English

对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0-02-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吉林省委党校孙占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这项成果立足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对其特征与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众传媒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大众文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与发展目标这一角度而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所蕴含的工业文化精神、商业文化意识、世俗文化追求等,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不能不看到,由于大众文化先天的缺欠以及管理与引导工作的乏力,使其暴露了许多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科学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载体,凭借其商业炒作与世俗享乐的优势实现了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时空占有。它虽然打破了长期以来政治文化独占文化领域的格局,但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和高雅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造成社会文化领域大众文化垄断的形势,导致社会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衡。这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二是导致文化的人文精神失落。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以市场价值为生产目的,以大众消费需求为生产原则,只要能满足并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获取商业利润,无论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大批量生产,包装上市,而根本不考虑文化产品的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这必然造成文化产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三是造成社会生活趋向单调平庸。大众文化的商业追求把娱乐消遣推向极致,便造成了固定化的消费模式,这不仅会把文化推向单调平庸,也会把大众推向单调平庸,造成了人格、趣味、时尚的惊人趋同,甚至出现淫秽色情、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对人们的精神污染。

文化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形象,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系统、智力资源与人文环境。它的性质与品位,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境界。因而,对当前我国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予以引导与规范,以确保其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1、确立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大众文化尽管是一种商业文化,有它自己特殊的运行逻辑,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而,大众文化发展的价值坐标,就不应当是一般商品的尺度,而应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确立它的价值导向。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也就是要提倡真善美的文化,抵制假恶丑的文化。

2、规范大众文化市场。为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步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在确定其积极向上的价值坐标的同时,还要从文化行政及文化立法、执法的角度对大众文化市场进行调控规范。首先是要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市场管理规则,使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消除当前大众文化市场畸型膨胀,混乱无序的不正常现象。其次,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立法与执法工作,形成系统完备的文化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以保证大众文化市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运行。再次,要加大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提高文化市场依法行政的效益,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大众文化市场真正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娱乐、陶冶性情的场所。

3、通过扶持高雅文化与引导大众文化,对大众进行理性高雅的审美文化教育。这就要求首先要消除文化的高雅性与通俗性之间的鸿沟。高雅文化在保持其人文精神与超越意义的同时,从内容到形式要增强其可接受性,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统一起来,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养情怡性;引导大众文化产品在保持其通俗性、娱乐性、消遣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与艺术品位,强化其人文意义与教育意义,使其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